北京普然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7998号-1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北苑东路19号院(中国铁建广场)2号楼1711
创造美好生活和优美人居环境的愿景和使命,践行人类、自然生态环境相统一的核心价值
电话 :15810752621
关于我们
工程技术
联系我们
友情链接
北京诚壹普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
邮箱:<puran01@purane.net>
CALPUFF模式的标准化应用技术研究
1、CALPUFF模式简介
·CALPUFF由西格玛研究公司(Sigma Research Corporation)开发,是美国国家环保局(USEPA)长期支持开发的法规导则模型。
·CALPUFF是三维非稳态拉格朗日扩散模式系统,模型比较简便灵活,可以处理有时空变化的恶劣气象条件和污染源参数,比高斯烟羽模式适用范围更广。
·其界面化软件可从评估中心网站上免费下载和使用。
2.1网格设置与分辨率
·CALPUFF模式考虑到烟团的迂回、回流等情况,CALPUFF气象网格范围应大于受体网格范围。
·技术复核发现:有些项目未设置缓冲区,从而导致受体网格边界附近的污染物浓度有较大误差。
·有些项目将气象网格的分辨率设成了100m,但由于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了1km分辨率数据,导致土地利用数据失真的情况。
2.2基础数据
CALPUFF自带了前处理程序,如TERREL、CTGPROC、MAKEGEO、SMERGE、READ62、PMERGE、CALMM5等。
这些前处理程序是基于国外现有的数据源及数据格式设计的,而国内的数据格式、精度、要素与模式要求都有一定的差距,因此有些时候需要将国内的数据进行二次加工。
复核基础数据发现的常见问题包括:基础数据选用错误、基础数据处理方法错误、基础数据缺失、基础数据来源未说明等。
2.2.1 地形数据
目前国内可免费获取的地形数据有美国太空总署(NASA)和国防部国家测绘局(NIMA)联合测量的SRTM3(精度90m)数据、以及美国NASA与日本经济贸易工业部(METI)联合测量的ASTER GDEM(精度30m)数据,可直接用于CALPUFF模式的数据为SRTM3。大气环评导则中推荐的预测网格点的分辨率为:距源中心1km范围内设置为50~100m,距源中心1km外设置为100~500m,故90m分辨率的SRTM3数据基本满足要求。
2.3.3 地面气象
CALPUFF预处理程序SMERGE可识别的地面气象数据有CD144、SAMSON、HUSWO、TD3505等国外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数据格式。国内地面气象数据格式与国外气象数据格式差异较大,需要将国内的数据进行插值等预处理,才能被模式读取。
技术复核发现:某项目处理一日四次观测的云量数据时,其他时刻的云量未按大气导则要求进行插值,而是简单设置成0。此外,复核还发现环评单位虽提供了地面观测数据,但在CALMET气象预处理时未使用地面观测数据,仅使用MM5/WRF模拟数据来驱动CALMET,也缺少模拟气象数据与实测数据的验证过程。
2.3.4 高空气象
目前国内可获取的高空实测数据有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(NOAA)的FSL格式数据。
技术复核发现:某项目在不考虑MM5/WRF模拟数据情况下,CALMET气象预处理时仅使用一个高空实测站,而且高空实测站代表性太差,导致无法形成三维气象场。
2.5 其他问题-2.5.1商业版本问题
国内多家软件商对法规模式进行二次开发,由于开发者的开发水平参差不齐或者开发者人为修改预测结果,导致商业软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风险。
技术复核发现,由于国内基础数据格式与软件不兼容,导致某商业软件生成的数据存在异常值;
此外还发现某软件商根据CALMET和CALPUFF自带的测试例子参数来作为商业软件的默认参数,造成软件使用者对参数选取产生误解。
2.5.2 采用CALPUFF开展风险预测
CALPUFF模式缺少重气体模块,本身不支持计算重气体风险预测。重气体的扩散与中性气体、轻质气体不同,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附加的重力驱动流动。
在未验证的情况下,将目前版本的CALPUFF应用于重气体风险预测,既缺乏理论基础,也缺乏相应的法规文件支撑。
技术复核发现:一些石化项目采用CALPUFF开展重气体风险预测(苯、液氨等),超过了模式本身的计算能力。
2.5.3 PM2.5 预测
与大气导则推荐的AEMROD、ADMS 相比,CALPUFF 具有较为复杂的化学反应模块,结合当前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的环保要求,国内一些环评单位采用CALPUFF 开展了火电、石化方面的PM2.5 预测,但复核发现一些问题:
某项目仅考虑生成的二次硫酸盐、硝酸盐颗粒物影响,未考虑排放源强中一次PM2.5 的贡献影响;
某项目同时考虑了一次和二次颗粒物的影响,未说明一次PM2.5 源强取值依据;
3.1 应用范围标准化
如图5,案例排放源位于北京西部山区峡谷中,排放源处于复杂风场(风向空间变异、下坡气流等),此时排放的污染物对北京西部、西南、东部地区均可能造成影响,此时采用
CALMET 来模拟风场更具有代表性。
3.2 网格设置标准化
针对污染烟团迂回、回流等情况,受体网格每个方向应设置10km以上的缓冲区。在气象网格分辨率较粗时(如1km)。
CALPUFF可采用多密度离散网格受体,也可采用嵌套因子生成更密的受体网格,以解决100m网格距预测问题。
3.3 基础数据标准化
环评报告应对CALMET使用的地形数据、土地利用数据的来源和分辨率予以说明。
当地形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公开下载数据时,地形数据分辨率不应小于90m,土地利用数据不应小于1000m。
3.3 基础数据标准化
对于每日实际观测次数不足24次的地面气象数据,在应用气象资料前对原始资料进行插值处理,插值方法可采用连续均匀插值法(实际观测次数为一日四次或一日八次)或者均值插值法(实际观测次数为一日八次以上)。在CALMET气象预处理时,应严格按照导则规定,考虑多个地面观测数据和多个高空观测数据。
针对国内高空气象站相对比较稀疏(中国范围内约90个国际交流站),项目范围内及附近也可能没有高空实测数据站,可采用MM5/WRF模拟数据作为高空数据补充。
3.4 模式参数标准化
国家应建立模型技术支持中心,开展CALPUFF模式参数敏感性、重点行业排放一次PM2.5源强因子、背景污染物浓度等研究
制定并发布相关参数的参考值,对于当前无法说明一次PM2.5源强因子、背景臭氧和氨气浓度以及二次前体物排放量极少的环评项目,不应采用CALPUFF来进行PM2.5污染的模拟;
5、结语
开展CALPUFF模式标准化应用技术研究,制定CALPUFF标准化应用技术指南,解决当前CALPUFF应用不规范问题,可以为国家环境规划、总量控制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。
同时国家应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,公开曝光造假单位“大气源强、模式参数造假”等违规行为和对其处罚情况,真正从制度上堵住这些漏洞。
未来展望
1、 针对大气环评基础数据不同来源的问题,环评基础数据库(气象、地形、土地利用等),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,解决因不同数据来源造成的模拟差异。
实验室提供标准化的CALMET输入数据(upper.dat、3D.dat、Lu.dat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)
2、开发LINUX环境下的运算平台,提高运算速度